我们都说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原因之一便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它会合成一种叫做“胺”的物质,它刺激着我们的神经,于是产生了人类所特有的各种各样的感情,这些感情控制着我们的思维,这都是人的本能,我们自身没办法去控制。对于这种说法还有一个浪漫神话的版本。
传说丘比特是掌控爱情的神使,被他用弓箭射到的人,会因此相爱。但有趣的是神谱中的丘比特在射箭时是蒙着眼睛的,他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看、用心去听,这也说明他射出的箭,是不分对象、不看长相、甚至有时候是不看性别的,这也造就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多元化,才会产生那些“特殊的爱情”。不仅有异性恋,还有同性恋和双性恋,不过今天要讲到的“主角”并不在他们三个当中,而是一种很少见的性取向—无性恋,又被称作“第四性取向”。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特殊的爱情”。
首先最耳熟的性取向便是同性恋,它又称同性爱,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
同性恋是最早进入我们眼帘的性取向。随着时代的改变,大家对同性恋的看法逐渐改观,从最开始的,大家听到同性恋,就会觉得他人不正常。到现在为止,当大家听到同性恋时,都已经开始见怪不怪了。并且现如今,也越来越多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就是同性恋者。
例如:在1997年时张国荣用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公开他和唐鹤德的恋情。
还有在2014年10月30日时,苹果的CEO蒂姆·库克就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等等。大多数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是祝福和夸赞,而不再是诋毁和侮辱,这些都表明我们社会的接受度逐渐变高,大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逐渐变强了。
这也说明着同性恋者在我国,也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了,据一款同性恋软件注册的调查,我国大概有7000万人是同性恋者。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下双性恋:又称双性爱、双性向,指对男女两性皆会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是性取向分类之一。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你都只能去选择这个世界上一半的人,但当你是双性恋的时候,整个世界的人都可以成为你选择的对象。”也许你会觉得双性恋和同性恋没什么区别,但事实上双性恋是一种和同性恋、异性恋完全不同的性取向。
他们在陷入爱情的时候,通常是先喜欢上这个人,再去注意他的性别,也许这个说法看似荒唐,但你换个角度去理解这句话,无性恋者并不在意他们喜欢上的人,是男是女,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就够了。这样去看无性恋者,便会觉得他们对于追求爱情更加的勇敢。同样在我国也有不少的人是双性恋者。
但是在未来,或许“第四性取向”无性恋才会成为主流,而不是我们认知的同性恋和双性恋。
无性恋:是指一些不具有性欲望或者宣称自己没有性取向的人,即不会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欲望,即缺乏性冲动。
这一性取向是从二十一世纪才开始被科学家当作是一种性取向来研究的。所以常常会有人对这一性取向产生一定的误区。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人更愿意用“柏拉图式爱情”来解释无性恋。
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虽然两者相像,但是还是有差异的,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同性间的恋爱,并且并不是完全地排斥肉体。
也有人把无性恋与性无能归为一类。这也是错误的理解,据调查一位叫做格雷格的无性恋者,他在访谈中说到过:“我并非不可能,我只是不想!”这说明无性恋者并不是身体上存在着缺陷,而是他们对性根本没有兴趣。
还有的人把无性恋比作性冷淡,这还是错误的说法,因为性冷淡的意思是他们对性的欲望很低,不代表没有,而无性恋是根本就没有性欲。
无性恋是对性完全没有渴望,这不属于一种心理疾病,性取向的不同,可能跟一个人的性格有关。“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求同存异也是我们国家的方针,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的意见,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这也让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一样,并且谁又知道将来这种性取向是否会成为主流。
在2012年8月,布鲁克大学的学者发现,无性恋在世界上的人口可以占到1%,总数大约有7000万人,在我国也大约有1000万的无性恋者群体。
现在也有更多的人崇尚着无性的生活,因为他们认为无性生活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健康。
一、患性病的概率大大降低
大部分的性病传播的方式都是通过“性接触”,无性生活刚好可以从根源上就断绝患病的可能性。
还有最近常说的HPV疫苗预防HPV,这种病毒也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传播,只要有性生活的人,就有可能会感染上HPV。
二、保证睡眠,养精蓄锐
现如今高速上涨的房价、物价,让年轻人拼命地为之奋斗,努力的工作加班,在经历了一天高强度的工作,回到家后更想要的是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一段私人的空间去做属于自己的事情,好好的放松放松。等等的诸多的原因都让大家选择无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