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服产业分布情况
但是在汉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汉服圈或者说真正的汉服爱好者正在逐步失去对于汉服运动的话语权,汉服圈本身是个相对比较排外的亚文化。爱好者内部关于形制、材料等等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特别是圈内人对于汉服穿着的标准较高就使得这种小众文化有一种所谓的“优越感”(或者说是独特感)。尽管汉服运动本身的口号是复兴传统文化,但是在汉服产业化的过程当中更多停留在消费层面,而不愿意像汉服圈那样注重精神世界,这些汉服爱好者所宣传的形制、绣花、定织面料在商业化浪潮当中实际上显得苍白无力。近日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曹县”汉服产业实际上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为曹县本来就是圈内最大的演出服装加工基地,所以在汉服生产方面也就有着先天优势,而这些“演出服”正是被汉服核心圈子所排斥的。目前来看汉服产业化的进程在2019年以来明显加速,商家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而未来主导汉服产业主导权的将向资本迅速倾斜。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汉服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二、汉服的主要消费群体
目前汉服总体上依然是主打女装,2019年女装占到汉服商家经营产品品类的79.04%,男装仅占1.52%。主要原因是女性对于服饰的消费远高于男性且女性在款式开发上拓展空间大得多。女性对于服饰审美的特殊偏好,传统生活中女性更注重服饰装扮,女性的服饰形式更为丰富,更具美感,这也是汉服运动女性偏多的原因。而且男式汉服主要还是以礼服居多,日常服偏少,便服男装消费相对较低,因此不太容易吸引资本来做,自然男装商家知名度就上不去。另外随着资本进入汉服圈以后,带有汉元素的“仙女服”快速抢占市场,进一步挤占男装市场空间且将汉服的形象固化。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汉服爱好者的汉服消费能力与经济收入能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前的汉服爱好者有两种典型的汉服消费主体,一是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消费的学生,一是具有自我消费能力的青年白领。总体上看90后是汉服爱好者的主力,约占到整个汉服爱好者的76.7%,而19-25岁左右的年轻人是汉服的主要消费群体。对于一些属于汉服爱好者的年轻上班族而言,他们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好,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高,收入水平大多数处于每月5000元左右的水平,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自由的支配能力为他们的这一兴趣爱好投入经济成本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