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装饰行业大转型的时期,担忧行业前景的似乎不在少数。今天就聊几句我的看法。
担忧前景的,无非几点原因:精装房、软装大行其道、市场恶性竞争的后果开始显现、加上最近整体经济大环境的疲软,导致单子越来越少,越来越难,于是对前景开始担忧。
现在精装房来了,毛坯房越来越少了,尤其对价格敏感的刚需类客户越来越少了,一直把目标集中在中低端业主群的装企,肯定也越来越难过了。貌似行业一片萧条,尤其去年,碰上经济形势的整体下滑,更是雪上加霜。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恐怕不是简单用前景好不好可以评判的吧。
先说最底线的:行业会不会消失。这个傻子都知道,只要有人还要装房子,甭管是新楼盘,还是二手房,或者旧房改造,又或者工装项目。装修行业就不可能消失。
既然不会消失,那就一定会有变化,问题是怎么变化?
这几年装饰行业正在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其中的软装是大家都看得到的,明显升温,而且已有井喷之势。可能对于一二线城市,已经快达到泛滥的地步了,但对于三四五线城市,还是处于萌芽后的加速期,甚至还谈不上高速期。很多精装房也仅仅是硬装精装,软装部分的精装落地量还并不大。这是一个点。
另外,一二线城市已经从“软装+硬装组合”,向着“软硬装一体化”在过渡了
以前是硬装设计与软装设计分开来,不同的公司或者部门做,但现在是一个主案总控软硬装了。这是另外一个点。
再者,装饰行业的市场开发模式一直很难有新的突破。很多公司在开创之初,都满怀要扎扎实实做好服务的心。可以一旦运作起来,不自觉的开始给自己各种理由来“松绑”:现在资金紧张,先做了再说;现在团队磨合不够,先这么干着再说……
于是,就像很多刚刚从大学毕业,满怀激情学生,入了职场没两年,就变成了小油条,再过几年,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油条。
装企就靠各种骚扰电话、各种血拼底价的活动来维持签单,当成交价格很低,又要保证利润,维持公司运转,于是,可以想象的一些事情就发生了。这种恶性循环在全国范围内屡见不鲜,一天天的重复上演着。这种开发模式已经到了极度乏力的地步:不做活动,难有客户,做了活动,难有利润。硬留利润,难有品质。没有品质,难有回头客,回头客在减少,新开发又难,只能再做促销……死循环周而复始。
来看看上面所说的:刚好在这个转型期的时候,碰上了政策上的精装房,又加上市场开发乏力。软硬装属于市场需求的自动调整,精装房是政策调整,开发乏力属于因果规律的恶果时期。这必然导致行业的阵痛:设计师突然发现要重新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装企突然发现营销成本几何级数的增加,材料商突然发现拖款的装企越来越多了……这就是乱做一团乱麻的时候。
不过,我觉得这是黎明前的黑暗。
装饰行业不是前景如何的问题,而是以前的“前景”换成了另外一个“前景”,大家不适应了,阵痛了,觉得迷茫了。
以前的前景是:看看今年又有多少楼盘要交房了,只要楼盘在交房,前景貌似就很好。典型的“活在未来”。
现在的前景是:看看现在的客户服务水平如何了,只要以前客户体验感好,今年就能靠圈子有客户,而且口碑营销的良性循环一旦启动,就越来越顺。典型的“活在当下”。
刚才说了,精装房让刚需型的业主几乎消失殆尽,就算有点儿软装的空白,也多是找套餐家具的。利润微乎其微,除非你能有足够的基数去支撑。
而将来的客户基本都是对价格敏感性明显下降的“定制型”客户。他们对价格更理性,不是去盯着报价单上的那个总计数字(价格的绝对值),而是盯着报价单上的项目(价格的性价比)。哪怕是资金实力并不算雄厚,但已经明显开始是消费主流的90后,95后,他们对性价比、对个性、对自我实现的欲望都非常非常强烈。哪怕买了精装房,该砸该改该重来,我照样“任性”。
要抓住这类客户,还靠“我们做只要XXX一平方”,还靠“拍胸脯式营销”人家肯定赏你32个白眼。
因为未来客户首先在意的是品质,然后才是性价比。所以,你是否有更高性价比的品质服务,就是打开大门的钥匙。
你研究90后在意什么了吗?
你知道他们嘴里的异次元是啥东东吗?
你研究高端生活人群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了吗?
你研究他们的面子观和中端人群的面子观有什么不同了吗?
你研究本地定制类客户对“流行”这个词是什么反应了吗?……
这些是准备功课。
然后
你有勇气承认你现在不够好吗?
你准备好做公司的流程再造了吗?
你想好到底从哪些细节提升服务品质了吗?
你准备好接受这个蜕变过程带来的阵痛了吗?……
这个行业的大转型时期,企业的应对也必然是大转型。打铁要靠自身硬,每一个单独的公司,个人是没法创造一个潮流的,但不妨碍你“随波逐流”吧,要是连随波逐流都做不到,非得驾着马车上高速,然后……那就真的没有然后了。
问行业前景的,其实是在问:我的前景怎么样?就一句话:出路,就在个“变”字,变,怎么变?学习!
俗话说,学无止境不进则退。你不学别人在学,那你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不管是自学还是跟着名师学,都是改变的开始。虽然不敢说变了就一定飞黄腾达,但,不变,肯定会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