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夜读闲书,偶遇一位古代恨嫁女子。听其心声,颇觉有趣,便想与人分享。
先看我读到了什么: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是首诗,叫《摽有梅》,来自《诗经·召南》。姑且可称这位先秦女子为小凤,此适婚恨嫁女生活在召南地区,今属右扶风美阳县,那里地形险阻,原田肥美。凤家有院,院内有梅树。凤姐恨嫁,望梅止渴:
梅子纷纷落下啦,树上只七成了。有心求我的汉哟,不要耽误了良辰吉日。
说到底,就是提醒她对上眼的男子——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摽,用白话说就是打,摽有梅,打梅子。姑娘儿家感觉自己仿佛就是那满树的梅子,成熟了,想挨“打”。凤姐心仪的汉子,或者就在周朝的衙门供职。彼时尚无“八项禁令”,杯觥交错的应酬饭局难免会多,可惜古时也尚无“微信”,否则那男儿酒喝了再多,也可以来个“一低头的温柔”,旋即回她个“明天来与你一起做话梅”——唉,梅子纷纷落,小凤心头急,看着树上只留了三成的挂果,她只好幽幽地喊:
“有心求我的汉哟,到今儿切莫再等了。”
梅子黄熟,嫁期将尽,可夫婿无觅,能不叫女子情急意迫?最后,小凤立在院落里,痴望着要用簸箕才能收拾的满地落梅,近乎绝望地呼唤:
“快来开口,莫再迟疑。”
唉,这次第,怎是个“急”字了得!
古今形势已经大不同。现代剩女几乎没有真正着急上火的,所以也就不会咏叹出《摽有梅》之类的好诗。先前读过首《氓》,也是描述恨嫁之怨。最喜欢前四句: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氓是个男人的名字,应当是被姑娘看中认可的,是个滑头。你看他,嬉皮笑脸地抱着一堆布币来换丝。其实,不是来贸丝的,只来泡我的呢(找我谈婚事)。这姑娘比望梅生急的小凤似乎更高一个层级,因为她已经有了个青梅竹马的心上人。
两人谈好婚期,那个有情有义的女子送氓过了淇水,一直把他送到顿丘这个地方。后来,婚事进展困顿,女子不无幽怨地说:“不是我要延婚期,而是你没找好媒人。”再后来,波折又起,最后,恨嫁的女子竟然被“氓”给抛弃了,于是这个读过书的女子,就拿起了笔,把自己所有的幽怨与伤痛,写成了叙事诗,无限遗憾留给了我们后世。掐指算来,两年多年过去了,真是时光如梭啊,那些梅子与毁约的男子统统都变成了若隐若现的影像,通过汉字的节奏,呈现在我等后世读者的想象里……读闲书,真好,百般滋味慢慢品。
附注1:“恨嫁”源于广东话,意思就是非常想嫁人,恨不得早日嫁出去。
附注2:《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红袖添酒夜读书”时,最好的“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