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具有抒情性、形象性、音乐性、概括性四个基本特点,其中的音乐性就是要讲究音韵与节奏。
节奏是随着诗人情感起伏运用诗歌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古典诗歌中,节奏与押韵均为构成诗歌的要素,节奏甚至比押韵更为突出。可以说,凡是诗都有节奏,没有节奏的就不成诗。从先秦的《诗经》、《楚辞》起,至“五四”以前的所有旧体诗,都有节奏。“五四”后的新体诗诗歌语言的节奏,由于大量采用多音节的节拍,其旋律显得更宽广。 我们先看以二字尾结句为主的《诗经》中的几个例子。
周南·关雎
关 关 雎 鸠,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君 子 好 逑。
周南·桃夭
桃 之 夭 夭,灼 灼 其 华。
之 子 于 归,宜 其 室 家。
卫风·木瓜
投 我 以 木 瓜,报 之 以 琼 琚。
齐风·鸡鸣
虫 飞 薨 薨,甘 与 子 同 梦。
小雅·北山
或 燕 燕 居 息,或 尽 瘁 事 国。
再看《楚辞》中除去助词同样以二字尾结句的例子。
离骚
帝 高 阳 之 苗 裔 兮,
朕 皇 考 曰 伯 庸。
何 桀 纣 之 猖 披 兮,
夫 唯 径 以 窘 步。
固 时 俗 之 流 从 兮,
又 孰 能 无 变 化。
《楚辞》中也出现一些以三字尾结句的例子。
湘夫人
沅 有 茝 兮 醴 有 兰,
思 公 子 兮未 敢 言。
大司命
壹 阴 兮 壹 阳,
从 莫 知 兮余 所 为。
少司命
悲 莫 悲 兮 生 别 离,
乐 莫 乐 兮新 相 知。
山鬼
既 含 睇 兮 又 宜 笑,
子 慕 予 兮善 窈 窕。
旧体诗的词汇多由双音节构成,这对律诗来说,由于平仄有严格规定不能随着变动,故节奏点在第二、四、六字上,而古体诗的节奏因不拘平仄相对就要自由。因此,律诗的节奏一般均有固定的格式。
举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 阙 辅 三 秦, 风 烟 望 五 津。
与 君 离 别 意, 同 是 宦 游 人。
海 内 存 知 己, 天 涯 若 比 邻。
无 为 在 歧 路, 儿 女 共 沾 巾。
这首诗的节奏格式,除颔联是“×× ×× × ”(2+2+1)型,其他都是“×× × ××”(2+1+2)型。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 陆 蝉 声 唱,南 冠 客 思 深。
哪 堪 玄 鬓 影,来 对 白 头 吟。
露 重 飞 难 进,风 多 响 易 沉。
无 人 信 高 洁,谁 为 表 予 心。
这首诗的节奏格式:前四句是“×× ×× ×”(2+2+1)型,后四句是“×× × ××”(2+1+2)型。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水 面 初 平 云 脚 低。
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
此诗的节奏格式:前两句是“×× ×× ×× ×”(2+2+2+1)型,后六句是“×× ×× × ××”(2+2+1+2)型。
新城道中·其一
苏 轼
东 风 知 我 欲 山 行,
吹 断 檐 间 积 雨 声。
岭 上 晴 云 披 絮 帽,
树 头 初 日 挂 铜 钲。
野 桃 含 笑 竹 篱 短,
溪 柳 自 摇 沙 水 清。
西 崦 人 家 应 最 乐,
煮 葵 烧 笋 饷 春 耕。
此诗的节奏格式:除颈联是“×× ×× ×× ×”(2+2+2+1)型,其余均为“×× ×× × ××”(2+2+1+2)型。
事实上,律诗节奏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按一定的规则交替使用平仄,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五言节奏点在第二、四字上,七言节奏点在第二、四、六字上,体现了高低、轻重不同音韵规律性的配合,使人获得音乐上美的享受。
(2)节奏在固定格式内,自由灵活,使得诗歌读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3)不论五言或七言,每句句首总是以双音节开头,三字尾结句。五言三字尾结句的,如“辅 三 秦”、“望 五 津”、“玄 鬓 影”、“白 头 吟”……不是(1+2)型,就是(2+1)型。七言三字尾结句的,如“贾 亭 西”、“云 脚 低”、“披 絮 帽”、“挂 铜 钲” ……同样是(2+1)型或(1+2)型。